发布时间:2025-10-16 23:48:47    次浏览
楚天金报讯金报讯(记者严华通讯员尹艳普)前夜昨晨,武汉遭遇今年以来首场大到暴雨,武汉全市一度形成了14处较大的渍水点,而且这些渍水点全部集中在江南地区。所幸,由于抽排及时,这些渍水点未对城市主要道路的通行造成大的影响。多数渍水点渍水2小时内消退水务部门的数据显示,这场降雨集中在3日晚9时至11时,主要集中在武昌、汉阳地区,降雨量在60-65毫米之间,已达到暴雨级别。汉口地区降雨相对较小,降雨量在26-34毫米之间,其中最大日降雨量达到65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27毫米(超过16毫米即为暴雨),均集中在武昌及洪山片区。因为受短时降雨量较大,以及部分地段在建工地施工的影响,武昌水果湖高中、堤东街、东湖路黄鹂路下穿通道、雄楚大街沿线、喻家湖路虹景立交、珞喻路邮科院路口、卓刀泉北路、红庙立交、虎泉街保利华都、鲁磨路、民族大道新竹路口、和平大道三弓路、和平大街建十路口、工业三路23街等14处地方一度出现短时渍水。经水务部门连夜抢排,多数渍水点的渍水均在一到两个小时内退去,截至昨日8时,除喻家湖路虹景立交、堤东街仍在抢排外,其他地方渍水均已消退。中午前,最后两处渍水点的渍水也全部退去。共抽排雨水近300万立方米据了解,此次降雨前,武汉市、区水务部门根据气象预报,及时调度,全市大中型泵站提前进行了预排;降雨期间,市、区水务部门500余人次及时上路巡查,抢排积水渍水。武汉市属后湖、常青、新生路、鹦鹉洲、天津路、罗家路等泵站相继投入抽排,累计开机72台时,抽排雨水近300万立方米。据天气预报,由于最近几天仍有降雨,武汉市、区水务部门正继续严阵以待,为全市排水安全保驾护航。为何渍水点均在江南?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江南渍水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江南降水量较大的原因。除此之外,也和江南老城区一些地段抽排能力不足,临湖临江地段雨污未分流“添堵”有关。据了解,江南地区集中有东湖、沙湖、南湖等大湖。近年来为避免污染湖泊或江河,沿湖沿江很多雨水口被堵截防止排污,雨水需被汇集到控制闸口统一排放。如此一来,暴雨来临时容易因为雨水排放不及,造成相关地区渍水。此次水果湖及茶港等地段短时渍水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当然,也还有一些地段的渍水是因为地势低洼、抽排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既要保护好湖泊和河流又避免渍水,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快建设相关区域的雨污分流管网。“雨污分流”还要等多久?武汉市水务局人士介绍,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武汉老城区实行的都是雨污合流,新建城区则实行雨污分流。排渍的同时也排了污,几乎是所有老城区的排水现状和通病,也是其他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江南众多老城区实行的是雨污合流,所以,晴天污水量不大时还可以抽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但大雨来时,由于抽送能力不足,以往也只能是一起排放。去年底,武汉东沙湖连通渠道工程和初期雨水截流工程建成投用,彻底解决了污水入湖的问题,但要将污水和较脏的初期雨水通过连通渠道抽排到污水处理厂或存贮池里,调度需要一段时间,何时开闸抽排效果最好,时机也还处于磨合之中,这也是前夜一些地段短时间出现渍水其后又迅速被抽排消退的原因。据介绍,老城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费用惊人,目前还不现实。但所幸武汉所有新建小区均已实现雨污分流,随着“武汉中心城区排捞治污二年攻坚行动计划”的推进和落实,预计到明年底,武汉主城区的抽排能力将足以应对每小时68毫米,或是每日200毫米的降雨,届时,武汉应付像前夜这样的暴雨将十分轻松。